新闻动态

商标品牌建设整体规划探索

发布日期:2018/3/12 浏览次数:1576

 

商标品牌建设的基本印象:理论探源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把商标定义为“企业用来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包括工业、商业或服务业商标等”。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将品牌定义为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品牌承载的更多是一部分人对其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是一种品牌商与顾客购买行为间相互磨合衍生出的产物。从商标和品牌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可以看出,商标和品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语义环境不同,叫法不同而已。商标属于法律概念,品牌概念虽然跨越财会学、营销学与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但品牌与商标的本质并区别,品牌往往作为商标的俗称来运用,无论是叫商标或者是叫品牌,都用来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以及功能和文化价值属性,是商品或服务的记忆索引;商标是品牌唯一法定的标识,是品牌法律保护的前提。商标品牌的价值,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将商标品牌进行完整的系统化分析研究,兼顾了二者各自概念的侧重点,一方面能更好地规范管理商标品牌的发展,使政策作用对象明确,另一方面便于研究分析消费者对商标品牌的态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对商标品牌的忠诚度,为未来我国商标品牌发展建设提供更加完整的视角、更加清晰的思路与更加准确的方向。

现阶段大力推进商标品牌的建设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商标品牌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供给结构升级,有助于提升国内消费需求水平,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综合实力。首先,建设商标品牌可以整合现有资源,形成服务专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质机构和企业,使供给侧要素形成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水平。其次,建设商标品牌可以通过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商标品牌,讲好中国商标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商标影响力和认知度,使得消费者能够对我国自主商标品牌提升认知程度,增强消费信心,同时还可以培养消费者对自主商标品牌的情感,扩大自主商标品牌的消费,使得消费者能够对国内自主商标品牌充满信任,培养出热爱自主商标品牌的消费习惯,提升国内产品的市场需求。最后,建设商标品牌可以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因此可以增强并维持企业生命力。商标品牌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凭借商标品牌的信誉,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没有商标品牌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无法立足,商标品牌尤其是知名的商标品牌,能够使企业迅速开拓新的市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获取超额利润。

   回顾我国商标品牌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政府的商标品牌管理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照搬国外现成商标品牌管理法律到依据我国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商标品牌法律,从发展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转变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升级重要动力的漫长过程。从《辛丑条约》开始,商标品牌就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商标品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政府层面出台大量相关政策,制度保障逐步完善,制度引导成效初显。现阶段,商标品牌建设与经济和技术发展热点紧密关联,体现出了经济和技术发展热点。

 

 

为了对商标品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报告利用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团队开发的CiteSpace,对理论界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商标品牌建设主题词论文的科学知识图谱。首先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对商标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缺乏有关企业商标管理制度体系的系统研究,大多数关于商标的研究或只将其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的一部分进行浅尝辄止的探讨,或仅针对商标管理的局部问题进行研究,或把商标注册、使用、保护等具体事务流程当作企业商标管理的全部内容进行法律方面的论述。

而针对品牌的理论研究同样处在起步阶段,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区域产业品牌、品牌资产和品牌竞争力等内容。品牌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只是局限于商标品牌的运用环节,而没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和商标品牌的注册、管理、保护、运用重大环节,去进行更加深刻和宏观的理论探索。其中区域产业品牌的学术研究相比区域产业品牌化实践与发展略显滞后,区域产业品牌培育研究尚存在着诸如对区域产业品牌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缺少定量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等问题。而品牌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应遵循“循序渐进、顺序推动、协调发展和优化整体”的原则,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商标品牌价值的评估方式与手段已经处于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不论是从市场角度、财务角度还是综合角度,都可以有效地为后续研究实践提供帮助。

 

 

1-2品牌论文关键词共现的科学知识图谱

第二篇 商标品牌建设的顶层环境:政策解读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商标品牌的建设,首先体现在政策、规划、纲要上积极提倡、鼓励和推动实施品牌战略,贯彻质量兴国方针,在总体上提供了商标品牌保护的大环境。本报告主要利用北大法宝搜索我国关于商标品牌的政策文件,以中央文件为主,总结我国商标品牌政策的发布情况,挑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点政策文件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总结政策采取的落地手段。通过北大法宝搜索可以发现我国关于商标品牌的政策法规并不是很多,关于品牌的行政法规有4部,部门规章有263项,行业规定有8项,而检索“商标”二字的结果是:法律法规司法解释713项,地方法规规章1346项,立法草案28项,法规解读12项,中外条约40个。

中国具有悠久的商业历史,商标品牌在中国的起源要追溯到商品交换时期,使用商标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但真正关于商标品牌的法规政策还是出现在清末民初。在民国时期,中国商标品牌朝着具有中国自身经济与文化内涵的雏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商标品牌经历了1978-1992年政策启蒙时期的基础积累,1993-1999年政策完善时期的不断发展,2000-2007年政策国际化时期的迅速飞跃,从2011年开始,商标品牌政策法规正在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从各级政府层面看,中央、省、市等都陆续出台了有关商标品牌的培育政策,在商标管理、品牌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实施效果逐步显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在商标监管、品牌保护、质量提升、标准制定等方面不断推进提升我国商标品牌影响力,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促进和社会参与的商标品牌战略共治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从各项政策内容来看,我国商标品牌政策在加强商标管理、促进商标品牌发展,加强监管执法、严查侵权假冒行为,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商标注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商标受理业务流程更加便捷,商标审查效率持续提高,有力推进了培育商标品牌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2016年是商标品牌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的商标品牌政策明确了四个主体的功能定位,即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和社会的参与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品牌建设与我国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结合的深入。2016年我国政府发布的各个商标品牌发展政策,既立足于品牌培育,促进品牌引领作用的发挥,又着力于推动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改革,解决制约品牌发展和供需结构升级的突出问题。具体来说,国务院办公厅在塑造品牌环境、创新商标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布了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宏观指导性政策。国家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出台了《工商总局关于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的意见》、《关于设立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申请受理点的通知》,工商总局关于印发《委托地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商标注册申请暂行规定》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同时2016年的政策发布也为商标品牌的保护创造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除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商标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外,2016年的商事制度改革措施开始聚焦商标品牌保护的具体环节,对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2016年的政策发布也体现出了政府部门对商标侵权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第三篇 商标品牌建设的基本情况:数据发现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国产品牌发展迅速,商标品牌数量也日渐庞大,成为名副其实的商标品牌大国。2016年度,我国商标申请注册量合计369.1万件,同比增长28.35%;其中,我国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标注册申请量352.68万件,同比增长32.65%;国际商标申请注册量11.2万件,马德里商标申请注册量5.2万件。中国商标网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商标申请量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位。

 

 

3-12010年至2016年我国的商标注册量和有效注册量统计

2015年和2016年,我国商标注册件数连续两年超过200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也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效注册量在不断增长,尤其在2016年增加193.95万件,同比增长21.07%,在较大的体量下获得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将商标注册按照国内、国际和马德里三类进行划分,并统计自2008年以来的年度数量,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商标品牌发展的不断国际化。根据已有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推测我国2016年和2017年国内、国际和马德里商标注册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状态。近几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加强与美国、欧盟、韩国、法国、英国、瑞士等国家或地区商标主管部门、驻华使馆或知识产权机构的交流,了解各方工作最新进展,对外宣传商标工作,加强交流合作,协商解决相关商标案件,取得显著成果。

美国政府发布的《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产业聚焦》(2012)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划分符合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体系和实践传统,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也由专利密集型产业、商标密集型产业、版权密集型产业组成。关于商标密集型产业,据学者对《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的研究分析显示,我国工业总产值为69.9万亿元,占GDP的40.1%;10个商标密集型产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为11.2万亿元,则商标密集型产业对我国当年GDP的贡献率约为6.4%。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商标密集型产业存在商标国际申请数量较少,商标申请行业分布多集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实特点,应该在加强对我国商标密集型产业研究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有针对性的发展商标密集型产业,优化商标密集型产业布局,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3-12008年至2015年国内、国际和马德里商标注册情况

 

年份

国内

国际

马德里

合计

2008

342498

31870

29101

403469

2009

737228

68471

31944

837643

2010

1211428

108510

29299

1349237

2011

926330

66074

30294

1022698

2012

919951

58656

26290

1004897

2013

909541

59496

27687

996724

2014

1242840

86394

45870

1375104

2015

2077037

99852

49552

2226441

合计

10866578

894314

493011

12253903

 

    商标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全国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保障。商标品牌发展的保障,要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主力军作用,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尤其是要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根据2008年以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出版的年度报告,每年度全国查处商标一般违法案件基本情况、全国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基本情况、全国各地区查处商标违法案件基本情况等相关数据信息如下:

3-22008年至2015年全国查处商标一般违法案件基本情况

 

年份

案件总数

涉外案件

立案查处

总计

2008

9589

198

8577

18364

2009

7448

202

6930

14580

2010

7486

138

7033

14657

2011

10185

509

8915

19609

2012

7142

258

6916

14316

2013

6896

99

3772

10767

2014

5231

208

2932

8371

2015

3337

85

1719

5141

合计

57314

1697

46794

105805

 

可以说,现阶段中国商标品牌发展呈现出四个典型特点

第一,我国商标类型向创新服务型商标转移。在近些年的商标申请和注册的类别数量上来看,服务类商标的增长多于商品类商标的增长。不断增长的商标申请注册还反映出经济中产品创新率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服务行业如今在高收入经济国家中大约占经济活动的60-70%。重要的服务产业例如电信、金融服务和能源服务的进一步开放,已经引发企业开拓创新服务,并将此类服务转化为服务商标。

第二,我国品牌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和累计,我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但品牌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发展。2008年以来,我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在2016年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最具价值百强品牌榜中,中国仅有华为和联想入围,是一个品牌弱国。

第三,我国商标品牌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建立。通过科学、客观、公正的商标品牌评价指标,对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的评估,逐步提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使商标品牌国际化程度和商标品牌资本化运作能力不断提高和增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商标品牌研究院已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商标品牌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估方法,发布了中国商标品牌价值排行榜,提升了我国在商标品牌评价领域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第四,我国商标品牌逐渐走向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马德里商标申请数量不断提升,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对自身商标品牌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认识到发展自身商标品牌的重要价值是我们提升国际分工位置的关键一步。

通过研究还发现,2016年我国整体商标注册情况良好,经济发达地区的商标品牌发展同样尤为突出,商标拥有量居多的地区,其经济运行情况属领先地位,具体体现在:商标拥有量排在前5位的省(市)的城镇居民收入也排在全国前列。同时,2016年我国各地区继续加大商标品牌发展力度,总结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7个省(市)的地区商标品牌发展经验后发现,要发展地区商标品牌,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注重优化商标培育、发展监管体系。浙江省、北京市与西藏自治区在实现商标培育和发展体系优化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浙江省注重商标品牌建设,围绕商标注册服务、运作管理和监管保护工作,构建工商主推、企业主动、其他政府部门协调的三方面互动协作的商标品牌战略推进格局,完善商标品牌政策体系。

第二,要注重品牌质量。上海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品牌质量的推进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成果。上海市在近几年的品牌战略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质量品牌发展构架,并逐步形成了以“市长质量奖为该市最高质量荣誉、质量金奖为该市各行业质量标杆”的工作模式。宁夏回族自治区更是提出了“质量兴宁”战略,展现宁夏的志向与视野。

第三,要促进商标品牌创新。广东省在发展商标品牌战略过程中,格外注重创新发展理念,尤其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建设。

第四,要重视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的优化。浙江省在研究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的部署上,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在2016年,为适应本省情,在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指标设置上新增了“马德里体系商标注册情况”作为核心指标,包括马德里商标注册量和马德里商标注册量年增长率两个考察因素,以应对江苏省外向型的经济特点,以及江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形势。

 2017年6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商标品牌研究院发布《2016沪深上市公司商标品牌价值排行榜》(“《排行榜》”)。《排行榜》由上市公司商标品牌价值总榜和行业分榜组成。总榜从全局的角度对2016年度沪深上市公司中最具价值的商标品牌进行了考察、排序,共有100家企业上榜。分榜选取了10个贴近终端消费者、体现中国制造概念并符合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的细分行业,结合行业特点对行业知名商标品牌进行了排序。

作为我国首个以上市公司商标品牌价值作为研究对象的报告,《排行榜》综合考虑了品牌收益与品牌强度表现,通过消费者评价、品牌建设投入与品牌管理三大类要素的有机结合,以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数据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与客观数据,对其商标品牌价值进行测算,多角度考察企业商标品牌价值构成核心要素,客观反映了沪深上市公司的企业商标品牌价值,旨在立足中国上市公司品牌运营现状,发现和揭示企业商标品牌价值。

在总榜中,金融业、汽车制造业、电力和公用事业、采矿业等行业企业商标品牌价值居前,紫光股份、云南白药、中国国旅、贵州茅台、上汽集团、工商银行、大秦铁路、格力电器、海澜之家、分众传媒等企业商标品牌价值位列分行业榜首。从《排行榜》揭示的数据来看,总榜100家上榜企业的商标品牌价值总量占其总市值的16.93%,表明商标品牌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资产。

在十个分榜行业中,金融业的商标品牌价值高达10792.95亿元,在所有行业中雄踞榜首。行业商标品牌价值之和超过1500亿元的行业还有汽车整车制造业、传媒业、食品饮料行业和家用电器行业,消费者对行业中排名居前企业的商标品牌大多耳熟能详、印象深刻。

汽车整车、家用电器、纺织服装与公路铁路运输业的品牌价值集中度较高,行业内排名前三的企业品牌价值总值占各自行业品牌总价值的比重均超过了60%,显示这些企业在行业品牌竞争中,取得了较大优势地位。可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商标品牌价值在企业市值中所占比重更大。以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为例,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关注与追求“名牌”的行为使其商标品牌对于企业更有关键意义。

第四篇 商标品牌建设的年度热点:年度聚焦

2016年一系列商标品牌重大事件,如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商标品牌研究院正式启动工作以及“乔丹商标诉讼案”等部分热点事件,标志着我国品牌建设进入了实质化的阶段,对于推动国家品牌战略的实施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作为我国商标品牌战略深化年,进一步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对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在世界经济新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中国商标品牌的建设,更加强调商标品牌与经济的互促互进的作用,中国商标品牌建设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同时也肯定了发展品牌效应的重要价值。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李克强多次在国务院会议中强调要走中国品牌发展之路,强调中国制造今后要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

国家工商总局等部委也积极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2016年5月11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在日内瓦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促进双方在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下的深入合作。5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与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商标品牌建设交流合作论坛及相关活动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出席并作题为《加强商标品牌建设 合作促进丝路经贸共享发展》的演讲。7月26日,《工商总局关于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了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重点改革举措,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0月27日,由中华商标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在江苏昆山举行,以“创新驱动 品牌引领”为主题,探讨了在当前中国大众创业、万创创新时代下商标品牌助推经济发展的策略。

商标品牌的建设已经融入了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报告以大数据与创意文化产业为例,分析了商标品牌的作用与价值。

1)大数据与商标品牌建设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日益强大,获得的数据量越大,可以挖掘到的价值就越多。数据本身并不产生价值,如何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对业务产生帮助才是关键。在利用特殊的数据处理平台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捕获数据背后的规律,寻找数据中隐含信息的技术形式。这种技术模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统计、分析方法上的技术变革,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变革和在此基础上带来的时代的转型以及人类对未来的预测与掌控。大数据在品牌建设中的意义体现在:第一,大数据给商标品牌建设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第二,大数据帮助企业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第三,进行品牌建设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强化竞争力的一种文化软实力。第四,企业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也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大数据分析不是对原有商标品牌建设方法的颠覆,而是利用新技术的一种强化。

近年来,大数据概念已家喻户晓,企业针对大数据在商标品牌建设中的应用场景也在逐渐增多,并且有了不少成功案例。大多数的学者和业内人士对于大数据在商标品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大数据日后必定会成为商标品牌建设中的一项“利器”,甚至有可能颠覆商标品牌建设的传统实施框架。通过对大数据理论及案例进行分析和对比,可以总结归纳出在商业领域中,大数据常见的五类应用场景(如图4-1所示):基于大数据的产品设计;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控;基于大数据的流程优化;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

 

 

                      4-1:基于大数据的商标品牌建设的实施框架

商标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实施者是商标品牌拥有者,而参与者则包括了商标品牌的所有接触点,包括品牌合作伙伴、销售渠道、宣传媒体、最终用户甚至竞争品牌。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分析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商标品牌的建设中最重要作用的就是通过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支撑,协助塑造、维护和提升商标品牌形象。基于大数据的商标品牌建设还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以量化数据为导向,大数据所包含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来源众多,非结构化数据已经占到整个数据总量的75%-80%,预计未来十年非结构化数据量占比将进一步提高,而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是目前最具挑战性的工作;第二以数据共享为目标,提升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数据挖掘的深入程度,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拓宽数据来源的广度;第三以满足用户为核心,优秀的商标品牌在产品设计上的一个共性就是会极力地体现人性化,产品的功能设计、操作设计和外观设计都会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使用户获得更便捷的服务体验。商标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投资,需要商标品牌所有人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传播与服务等每一个环节上做出正确的决策与行动。在商标品牌建设过程中引入大数据,将商标品牌建设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利用大数据挖掘的结果,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持续有效发展。

我们认为商标品牌所有人通过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来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和调节,完善自身商标品牌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商标品牌传播,基于大数据的商标品牌保护,基于大数据的商标品牌营管,基于大数据的商标品牌战略等都是商标品牌与大数据的结合应用。可以说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作为“互联网+”的一项重要应用,既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政策,又适应了商标品牌建设的发展趋势。在基于大数据的商标品牌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理论依据。利用大数据进行商标品牌的营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商标品牌所有人的自发选择,但由于起步的时间不长,相关理论和政策依据还不完善,不利于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的良性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主动介入,牵头制定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的实施战略计划,推进研究并解决商标品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与相关单位密切协作,最终形成政府推动,学界助动,企业主动的商标品牌建设新局面。

第二,加强人才建设,构建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培养体系。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需要参与者既要掌握传统的品牌营销理论,又要具有一定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随着大数据关键技术的日趋复杂,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掌握大数据分析方法、技能和分析软件,具有较强表达能力和营销基础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发展的关键点。加大大数据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入手,积极构建以产助学,以学促产的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的大数据营销人才培养环境。

第三,保护数据安全,保障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信息安全。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中,经常是通过用户的历史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侵犯用户的隐私,尤其很多时候还要涉及到用户的账户、社交和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的用途,都将对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一方面,作为数据使用者的商标品牌所有人要重点关注大数据的信息安全,确保用户信息不会泄露;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要从顶层进行立法,规范数据的获取、使用及后续处理等一系列环节,用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进行规范,保护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

第四,推进数据共享,提升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数据质量。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又要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广泛的数据来源能进一步提升分析质量。“互联互通,共享发展”作为当前大数据发展的新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和湖南数据交易中心等一系列数据分享平台,数据需求者可以拥有全方位且立体的用户行为数据,大数据对用户的分析将更加精准,品牌营销也将更加有效。同时,通过数据共享,进一步打破了数据的行业垄断,中小公司以及新成立公司也能通过大公司积累的用户数据,开展自己的商标品牌大数据营销,不用受自身规模和行业所限制,而大公司作为数据提供者也可以通过数据交易获利,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2)文化创意产业的商标品牌建设

我国把文化创意产业大体分为8个大类,21个小类。由于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从投资拉动、粗放型发展向创新驱动、集约型发展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力点,如何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外延力,提高竞争优势,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强化文化软实力的商标品牌塑造,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初期单一的“价格战”发展为以商标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全方位竞争。从中观层面看,根据“波特产业竞争五力”模型,企业间竞争构成了行业的竞争环境,并且与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共同决定了行业整体的经营绩效。从宏观层面看,一个产业拥有一定数量的世界知名商标品牌,不仅是该产业国际竞争地位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该产业长久的国际竞争优势。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商标品牌建设之间的重要关系与作用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商标品牌建设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商标品牌规划阶段、商标品牌创立阶段、商标品牌培育阶段和商标品牌扩张阶段,如图4-2所示。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践已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纵观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文化创意产业既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政府所扶持的一项事业。因此,我们在讨论文化创意产业商标品牌发展时,政府和企业作为两大主体需要各自肩负起必要的责任。首先,政府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内在协调,加强建设创意商标品牌发展的“硬环境”。这就需要科学规划集聚孵化园区,整合传播渠道,打造产业服务集成平台,加大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其次,政府要创新机制,统筹兼顾,优化创意商标品牌发展的“软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强化文化自觉,创新发展观念、政策机制和服务机制,激发创造活力,挖掘创意价值,增值商标品牌无形资产。第三,企业应该深化创意,求差异化,创造文化创意产业商标品牌独特的核心价值。这意味着文化创业产业要着力内容、渠道研发与原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权意识,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横纵合作,提升智力支撑,整合产业链。

 

 4-2:创意产业商标品牌建设的战略框架

近些年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增长,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海外市场扩张势头强劲。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除采用传统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外,还采取风险投资、资本市场融资,集团内部相互融资等,投融资方式多元化。随着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演进,生产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促进创意企业创新力度加大,66.3%的企业研发投资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10%以上。在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商标品牌竞争日益剧烈。基于此,我们总结文化创意产业商标品牌建设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如下:

第一,以金融引擎破解融资难题,开发与并购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重创意、轻资产、自有资金有限是文化创意中小企业的特点。北京从2009年到现在已安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亿元,支持重点产业项目365个,带动社会资金近200亿元。在投资的大力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从2009年占北京市GDP的10%上升到2013年的12.6%。这充分表明,政府投资1倍的资金就可以撬动10倍的社会资本,特别是吸引战略投资者,可以有效促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二,创意品牌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同步战略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文化战略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联合国五大机构发布的《2010年创意经济报告》指出,我国创意产品出口额从2005年163.7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850亿美元;占据创意产品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由2005年19%增加到2008年的20.8%,可见我国创意产品出口“引人注目”。但是在版权贸易中,我国是逆差国,也就是说我国只是创意产品制造大国,非创意内容的创造大国,更不是创意品牌生产大国。

第三,城市创意商标品牌群与农业创意商标品牌相促进的演绎格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正在勃兴。2004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杭州、南京、长沙等城市呈现可持续增长态势。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由产品竞争转向商标品牌竞争。